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淡水蝦的幼生型態( 二):幼蝦的形態

淡水蝦的幼生型態第二篇
變態的過程與型態分別篇~


在淡水蝦的幼生( Larva,通常我是比較愛叫「幼蟲」)成長過程中,會伴隨著脫皮而產生各種形態上的變化。有時實在讓人無法相信他們是同一生物的成長過程呢。

在淡水蝦的幼生成長過程中大致上可分為3個階段
.1-眼幼蟲(Zoea)
.2-糠蝦幼蟲(Mysis)
.3-後期幼蟲(Post-Larva)
 因眼幼蟲與糠蝦幼蟲的分界不是很明確
有時會忽略糠蝦幼蟲,在到後期幼蟲之前都僅以眼幼蟲稱之

眼幼蟲跟糠蝦幼蟲都是進行浮游生活,在水中漂浮成長
眼幼蟲的腳尚未發展好,主要依靠比較發達的顎足 (以後會變成看起來是嘴巴的構造)
來在水中游泳
在糠蝦幼蟲後期時,腳的成長趨於完善,但是跟成蝦仍有所不同

蝦苗水中攝食成長一段時間後,會進行一次特別的脫殼
脫了這次殼後,小蝦就不再進行浮游生活而行底棲生活,並擁有與成蝦較為接近的外觀
這就是後期幼蟲。到後期幼蟲的蝦苗通常也具備有回歸到淡水的能力了

有些資料上會說蝦類的幼苗一出生時是 無節幼蟲(nauplius)
(跟剛出生的豐年蝦長得一模一樣唷~)
但實際上無節幼蟲期是只有在對蝦的幼蝦上才會見到的階段
就目前所知的真蝦一出生至少都是眼幼蟲。

當然如大家所熟知的 水晶蝦 等「陸封型」蝦種,小蝦在卵裡頭就安然度過浮游的階段,出生時就已經是跟成蝦非常類似的後期幼蟲。
由此可知不是每種蝦出生後都需要經過上述的幾個成長過程
因此,根據小蝦出生時的形態來分別,可以把幼蝦分成三種類型:

(一) 普通型(Common type):
最常見的類型,小蝦需要經過所有的成長歷程才能變成後期幼蟲。
所謂的迴游蝦大多是指這個類型。
在普通型中也有成長的快與慢 (到後期幼蟲前的脫殼次數) 的類型,但一般不加以區別
另外在普通型中也有可以在淡水內完成變態的蝦種存在唷

(二) 縮短型(Abbreviated type):
小蝦一出生時雖需要浮游,但是比起普通型來說發育程度高些
通常在幾天裡面就可以變成後期幼蟲。
有部分的陸封蝦種是屬於這個類型

(三) 完全縮短型(Completely suppression type):
小蝦一出生時就行底棲生活,發展程度最高的類型
在匙指蝦中根據一出生時的發展程度高低,還可以分成高度發展的A型及相對較低的B型
在人工飼養上B型的幼蝦飼養難度比較高些 。但其實兩者間的分界也不是很清楚啦...

本BLOG中使用的主要也是這個判斷法,因為陸封與迴游型無法得知幼蝦是如何發育長大的
雖是陸封蝦種,但卻是普通型或縮短型的蝦也是存在的
要是衝著「陸封」的名號認為這種蝦較容易繁殖,也許會踢到鐵板也說不定...

確實的了解每種蝦的成長類型,我想是更有幫助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