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BLOG中常可看到我亂譯的中文名
在此稍辯解(?)一下
有繞口令的感覺
麻煩把思考迴路調整到最佳狀態再點進來吧,寫的連我自己都快暈了
「大魁氏沼蝦」?「毛足類匙指蝦」?
用這些名字怎麼都找不到資料呢?
嗯...
這邊都是我自己所取的名字。
其實所謂各種生物的中文名字,就嚴格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學術效力的。
所謂的「學名」,是以二名法為基礎所取定的名字才能叫學名
例如Neocaridina dnticulata,這就是一個學名。
其實學名都有他的意涵在,只是一般很難以去理解。
但...總不能每次跟人討論時都說:
「這座池塘裡分布有不少Neocaridina dnticulata還有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呢。」
這樣說話...自己不頭昏我想對方聽的也很吐血...
所以才需要一個被普遍接受的中文名稱來方便大家溝通。
像上面的Neocaridina dnticulata就被叫做「多齒新米蝦」。
「多齒新米蝦」這個名字一般被叫做正式中文名, 是為了方便溝通而生
當然,如「黑殼蝦」這樣的用語也可說是Neocaridina dnticulata的一個中文名
但因正式中文名並不是一個具有普及性學術效力的名字
所以在不同的地區,正式中文名可能也會不同
如Neocaridina denticulata此一蝦種在中國是被叫「鋸齒新米蝦」。
正因其不具有普及性的效力,我想...雖然我本身並不具備有什麼學術上的資格要別人接受我命的中文名。但自己取中文名在合理的情況下並非是不可行的。
不過我取定中文名還是有些自己的法則:
1.屬名的部分以承襲現有資訊為最優先,在不同地區有不同中文名時以台灣慣用者優先
真的沒有相關中文名時才必須依靠字源來取名
2.不同屬名之中文名不可相同,以便在看到中文名時可得知不同屬別的區分
如石紋「匙指蝦」就不被我所接受。匙指蝦屬應指Atya屬的種類
Atyoida屬的屬名不可再用「匙指蝦」一名。
3.種名部分以學名的意涵為優先考量進行翻譯
4.若種名的語源為人名,以其名發音的前兩字做翻譯
因一字的話可能會有同屬間發生重複。
全部翻出來有時又過冗長 (如Caridina glaubrechti) ...就折衷一下了
5.種名有更動的話,一般仍沿用其舊中文名。有時是看我爽要不要改...
6.由未鑑定種 (sp.) 轉為有學名時,基本上改為學名取名優先。一樣有看我爽的成份在...
7.若種名的更動是人名的更動,則必須進行中文名的替換
張冠李戴總是不太好吧......
我流學名亂譯規則大概就是這樣啦
想到再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