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危機?




 開頭的圖片我想是大家逛水族館時很常見的景象--大和米蝦缸。


大和米蝦在水草缸的興盛後,其清潔蝦的身分便被大受推廣。
只要到水族館都很容易發現有在販售大和。

全台的水族館都需要大和,其數量需求想必很龐大呢? 
這樣想的話可就太小看大和的需求量了...
 實際上全世界的大和大抵上都是出口自台灣,在台灣的觀賞水族出口上可是占有一席之地。

不過翻翻以前所寫的大和文章與常識,是不是發現甚麼問題了呢?

...是的。
 像大和米蝦這類的迴游性蝦種,至今仍是以捕捉野生蝦作為來源。

大和在產地收購是以重量計價的,算是產地居民的一個額外收入來源。
因大和算是洄游蝦中的優勢種類,遽聞以往光是抓蝦就能帶來頗豐的收入。

但近來開始有蝦量已不若以往,大和出現缺貨情況的訊息出現。

實際反映在水族館上,可以看到的是水族館販售缸中的大和數量很少甚至一段時間沒貨
我還看過拿其他衛氏米蝦群的蝦種來充數的情況。
( 大和中有雜蝦在最早很常見,但近期大多有經過挑選而少見。這情況現在再度出現我感覺是刻意充數的可能性較大 )


像大和米蝦這樣在原生環境是優勢種類的蝦,居然開始有顯著數量減少的現象。
這實在堪慮......

造成這種情形的可能原因除了過漁外,近年來因應防洪而對河川下游進行大力整治,建立水泥堤岸等防洪工程也對洄游生物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常需要封閉河道,阻斷生物洄游路徑。
工程中的大量泥沙也造成水質問題,水泥堤防完成後對於生態環境更是不可逆的破壞......
有時一條生態豐富的河川經過了整治,就可以說這條河已經死了。

雖然為了人們的生命安全與因應近年來越趨嚴重的天然災害,適度的河川整治是無可厚非。
但有時看到一些像水溝般的野生溪流也在整治真不曉得是在防災還是斂財?


這樣的危機當然不只是發生在大和米蝦身上,甚至可以說對優勢的大和米蝦來說這樣的危機還不足以對其族群產生致命威脅。
但是對一些生存流域少族群數量也少的洄游物種來說,河川一條條的消失是相當致命的。

台灣的河川到底還能活多久?
有時想起來不免悲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